7月26日,中國不銹鋼產業化60周年紀念大會在太鋼召開。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副主席、中國金屬學會會長徐匡迪院士在會上指出,我國不銹鋼行業生產“瓶頸”已被打破,但存在產能過剩問題。在市場需求不旺盛的情況下,鋼鐵企業應朝著產品延伸和產業鏈控制的方向發展。
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錫春、吳建昌,副會長王曉琪,鋼鐵協會副會長、太鋼董事長李曉波,中國特鋼企業協會顧問吳茂青,李成,特鋼協會不銹鋼分會名譽會長、顧問,崔健會長;山西省政協常務副主席郭良曉,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胡玉婷,國際鉻協會、鎳業協會等嘉賓協會和奧托昆普出席了會議。
徐匡迪說,目前,我國不銹鋼行業突破了生產的“瓶頸”,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多樣,地理布局合理。如東北有東北特鋼,北部有太鋼,東南有寶鋼不銹鋼,西北有酒泉不銹鋼,華東有大冶,東南、西北的布局已經完成。但同時,市場管理的缺失、供需難以準確匹配等因素,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產能過剩的問題。”在這個“寒冬”過后,在不銹鋼市場上,一些健壯的“植物”可以繼續生存到春天,然后繼續生長;另一部分將被淘汰。但就不銹鋼產業而言,仍有許多領域需要尋找發展空間。”
徐匡迪指出,不銹鋼行業要向產品服務延伸,特別是民營企業有很大的延伸空間。他列舉了瑞典企業的兩個例子:一個是生產軸承鋼,但不是提煉軸承鋼后再銷售鋼,而是生產軸承鋼賣給用戶,從原材料、冶煉、軋制到最終生產產品。在這個集成過程中,不僅降低了產品成本,而且增加了產品附加值;另一家企業生產管材。管道完工后,將管道兩端用紙包好,再用木箱包裝,避免在運輸過程中損壞。這是企業對用戶服務的具體體現。
他進一步解釋說,目前的問題是,鋼鐵是賣給市場的,很多信息無法反饋。如果接近最終消費市場,需求的具體情況就會明朗。”簡單地說,鋼廠和過去的面粉廠一樣,需要從賣面粉轉向賣速凍餃子,這樣利潤就高,接近最終的效益,“他指出,廚房、浴室等需要很多鋼鐵產品。鋼材的推廣應瞄準這些領域。
此外,徐匡迪指出,雖然我國鋼鐵企業擁有世界先進的生產設備,但從內部管理和產業結構調整兩個方面來看,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。鋼鐵企業應在工藝改進和生產管理中努力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。
版權所有:http://www.keyinys.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